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來源:邦爾骨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2019-06-12 瀏覽量:1755
隨著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發病率、致殘率逐年上升。這就導致大量慢性病人群的康復需求日益增加,同時與康復服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社區康復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組織職能的一個組成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社區康復是我國政府確定的新政策。社區康復護理已經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任務,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是一個重點。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應用實例和效果,并提出發展對策,以期我國的社區康復護理得到更好的發展。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變化,慢性病已逐漸取代急性傳染病而成為我國社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與發展和人的行為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隨著人口老齡化、人群中不良生活方式發生的強度和頻率的增加,尤其是飲食結構改變而預防保健措施相對滯后的矛盾,使NCD患病率的絕對數和相對數都1日益顯著增加,已成為我國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健康問題。
近年來,隨著康復護理知識向臨床??频钠占昂屯茝V,康復護理已經從只服務于醫院康復醫學科的住院和門診治療的病人,拓展到醫院相關臨床科室或社區的病人,并強調康復護理的早期介入和全程介入。在社區醫院的工作中,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是一個重點,本文就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應用做如下介紹。
社區康復護理的概念
康復護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RN)是護理學和康復醫學結合所產生的一門??谱o理知識,康復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由護士配合康復醫師和治療師等康復專業人員,對康復對象進行基礎護理和實施各種康復護理專門技術,以預防繼發性殘疾,減輕殘疾的影響,達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會。其康復特色只要是預防繼發性功能障礙、協助實施相關的康復治療、給予心理支持和強調主動護理。
社區是指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類生活群體及其活動區域,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場所,是社會空間與地理空間的結合。
社區康復護理是指在社區內,利用和依靠社區的人力資源,根據社區內康復對象的康復需求,由康復對象及其家屬參與的康復。社區康復的對象是居住在社區內的所有病、傷、殘者,老年人及亞健康群體。社區康復以社區為區域,根據社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可以利用的康復資源,為社區康復對象提供康復服務。
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需求現狀
康復是現代醫學的發展的一大特點,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康復知識和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研究,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二、三級預防和病例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解社區慢性病患者對康復健康教育的需求,指導護理人員有目的地進行健康教育。20例患者中有11%了解康復相關知識,有43%部分了解,有46%不了解;所有患者對康復健康教育有不同程度、不同類別的需求,對各項教育內容的總需求率均在90%以上;對疾病預防、四季養生、食療知識的需求居強烈需求的前3位;醫護人員一對一教育是最受歡迎的健康教育形式;75%的患者希望同時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說明慢性病患者對康復相關知識需求較大;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養生康復和預防為主的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慢性病患者對康復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存在不足,需求較大。應推廣康復健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加強社區宣傳康復文化,促使養生康復習慣形底。加大對社區醫療點的重視,提升輻射范圍。
為了在更深層次上體現整體護理的內涵.滿足廣大病人、家屬對疾病護理知識的需求,使病人及家屬主動參與健康決策和促進自我護理。智恒香根據老年慢性病人的病理生理及心理特點,采取口頭講解、圖文宣傳、視聽材料、示范訓練等方式,將心理、飲食、作息及運動、用藥、行為指導等健康教育融入康復護理全過程,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和自我照料能力,為病人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打下了良好基礎。
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應用現狀
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應用實例
老年人極易患慢性病,慢性病不僅會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還會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且老年慢性病具有發病隱匿且病情發展慢、病情較為復雜、病程長且康復慢的特點,因此,一定要做好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
有學者研究表明,目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狀況主要包括三種模式,即社區護理模式、社區家庭護理模式和中醫護理模式。社區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是防治和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重要承擔者,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社區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再通過自身以及家屬的監督管理,有利于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效果,使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得以提高。
為了更好的在社區開展慢性病患者的康復護理,改善社區慢性病人群的生活質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降低各種疾病發病率。顧黎敏[17]選取社區 40 例慢性病患者,其中18 例糖尿病患者,12 例高血壓患者,10 例冠心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運動、飲食、用藥及并發癥等康復護理。
結果顯示90% 的慢性病患者能夠逐步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不斷糾正日常生活中不良行為習慣。由此說明了,社區康復護理有效的保證了老年的生命健康,幫助他們樹立自我保健意識,大大改善生活質量,降低慢性病的病死率,值得社區內推廣應用。吳恩梅的研究發現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疾病護理和并發癥護理等康復護理具有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其各種疾病發病率的作用和重大的社會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耿美英等人的研究證實,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與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其身體健康狀況和家庭情況,與患者建立平等的、相互關懷的良好關系等,可使其對社區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積極主動地配合社區護理人員進行康復治療,其心理狀態也會發生積極的變化。
康復護理在社區慢性病中的應用方式
社區干預方式
社區康復主要提供康復咨詢和心理支持、實施康復治療、協助與上級醫院的轉介服務和提供慢性病獨立生活指導等,可見其應用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提供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即是一種常見的方式。
探討研究社區護理干預方法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術后活動存在障礙的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和康復指導;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 并用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問卷進行護理干預前后的效果進行了對比分。
實施干預后,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顯著提高,血壓及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提高。并指出,社區護理人員應立足于本社區,通過前期調研評估社區老年慢性病情況,掌握細致的資料,再著手成立社區醫療服務小組,實施包括基礎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在內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社區人民群眾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通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康復護理等綜合干預,能夠提高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質量,可在廣大社區推廣。
社區保健與康復指導
社區保健與康復指導是指在社區中進行的保健措施和康復指導,為分析對慢性病的護理干預效果,探究最合理的社區保健和康復指導策略。
進行社區保健與康復指導后,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均維持穩定,大部分惠者均比接受治療前病情有所好轉。
結論加強慢性疾病患者在社區的保健與康復指導,提高社區護理在護理干預中的比重,對于慢性病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使患者獲得更佳的生活質量,也使患者在心理上減輕焦慮不安,減少慢性病的發作,控制慢性病的進展。實踐證明,護理措施可行,康復指導對策有效,減輕了患者焦慮的情緒,提高了服藥依從性。
進入21 世紀后,人類老齡化的發生使得慢性病的綜合管理成為社區養老、社區慢性病管理的重大問題,社區護理服務作為社區老齡化、慢性病管理、慢性病康復的重點成為社區業界關注焦點,也是我國醫療改革的內容之一。
“社區康復護理發展的對策
社區康復的發展目前面臨的最關鍵問題之一是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僅有的極少數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難以滿足眾多的社區殘疾人與功能障礙的慢性病人康復需求。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工作中,社區康復是最薄弱環節,社區康復的滯后是導致社區慢性病管理不全面、小系統的鶯要影響兇素。因此積極建立社區康復護理閉隊、培養社區康復護理人才,使康復與社區醫療、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相結合,與疾病預防、保健相結合。開展社區康復護理,無疑是緩解康復人才匱乏問題的有效途徑。
同時,完善社區康復設備,充分利用社區和家庭資源;要建立適合于康復需要、以功能評價為主的質量管理和效果評價系統,設計專用的康復護理記錄表格。廣泛開展心理康復護理,因為康復護理與社會、心理等綜合因素相關,對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影響。